哈尼族的风俗习惯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

哈尼族的风俗习惯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

哈尼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

风俗习惯:

1、年节的头天拂晓,家家妇女忙着舂粑粑,做团籽面,寨子上空响彻了“空通、空通”的舂碓声。男人们忙着杀猪宰牛,烹制各种美味食品。属龙日那天上午,有的只食团籽和粑粑,不吃早饭。有的宰杀一只大红公鸡,全家共食,表示合家团圆。

2、 “耶苦扎”开始这天,中年男子杀猪、杀牛;小伙子上山砍树,割藤条,运回寨里做秋千;妇女则在家煮饭、做菜、舂糯米粑。荡秋千,是节日的一项重大活动。节日里,还举行赛马、打陀螺、跳竹筒舞、赛球、拔河、歌咏比赛等,使传统的节日活动内容更加丰富,更富风彩。

3、祭母节这天,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,带着祭品,以村寨为单位,集中到寨子边的一棵大树前,扯来芭蕉叶,垫在地上,摆出各家各户带来的酒、肉、鸡、甘蔗、糖果等祭品,并敲响大鼓和铓锣。男女老少在主持长者的带领下,成排成行跪在大树前三叩首,并唱起思母歌。

4、每年农历正月的第一轮属龙日为正月竜祭寨神的日子。公祭的献物是一头猪,这头猪被杀死后,即安放在树台上,呈跪匐状。每户出一男子参加公祭,每人将一碗三色糯米饭和一把香交给主祭人献到竜台上,然后叩头膜拜。祭拜完毕,饮酒吃饭,席间每人可自由吟唱祭神祈祷辞。

5、每逢节日到来,哈尼族少不了备有三样莱:沟边的水芹菜,田埂上的鱼腥菜、山上的柴花菜。此外还有凉伴生鱼和苔要拌蚯蚓两样名菜。过节期间、家家都割来芭蕉叶铺在桌子上,堆满各种菜肴。

云南哈尼族的风俗

六月年(苦扎扎):是哈尼族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的节日,节日期间杀牛(黄牛)祭祀,祭天神、土地神和祖先神。牛肉平均分配,集体安排生活。五月、六月村里容易发生疾病,田间容易遭受虫害,因而清扫水井,夜晚点燃松明火把,照亮屋内,驱赶邪恶,火把插到田间路旁,送走瘟神。苦扎扎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。

哈尼族节日

耶苦扎: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,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(哈尼人的吉日)开始,节期3—5天,过节期间,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,在家里吃喝玩乐,或外出走亲串友。节日期间,还举行赛马、打陀螺、跳竹筒舞等活动。

哈尼族的风俗习惯

怎样简单的描述哈尼族的风俗习惯

哈尼族的婚俗、服饰、丧葬、部落标志都可以介绍。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,传统节日有“年首扎勒特”、“吃扎扎”,“栽秧节”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。 禁忌:禁止砍伐“龙树”和将污秽物扔置“龙树”之下。

哈尼族的风俗习惯

哈尼卡多族的风俗

1、十月年:十月年是哈尼族最大的一个节日,在这个节日中,每个村寨都要举行街心酒宴,然后还要把家里打扫干净,洗澡换衣服;

2、耶苦扎:耶苦扎过节期间,人们都会停止生产劳动,在家吃吃喝喝或者是外出走亲戚,还会举行打陀螺、赛马等;

3、扎勒特:扎勒特这天,每个寨子都会杀一头猪,不管猪的大小,肉按照户头平均分配;

4、老人节:在老人节当天,全寨的老人聚集在一起,由晚辈举行敬老仪式,向老人们献米酒、肉等食物;

5、六月年:在这节期期间,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“秋房”,牛肉各户分回祭祖,年轻人们聚集在一起“荡秋千”、摔角、狩猎等活动;

6、母亲节:每逢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,是云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亲节,这一天人们都会庆祝,希望母亲幸福安康;

7、新米节: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,是当地人的新米节,这天人们把米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,表示庆祝丰收的美好愿望;

8、活瑟瑟:汉族称之为黄饭节,或者二月年,这天人们会把米饭做好来祭拜天神,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生活的热爱。

哈尼族的风俗习惯

彝族,哈尼族有哪些节日风俗

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(即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)、十月年,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。

届时,唱歌跳舞、摔跤、磨秋、射弩,热闹异常。

每逢新春佳节,家家户户都把宴席摆到街心,饭桌相连成长龙,进行长街宴,同喝街心酒,共庆新春佳节,表现了哈尼族人相亲相爱、团结互助的精神

哈尼族的风俗习惯

(188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