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之行始于跬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意思

千里之行始于跬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意思

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意思
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:

原指走千里远的路程,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,后多比喻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、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。

用法:该成语为主谓式;在句中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

寓意:

这句话首先强调的当然是走好足下的第步,要有一个好的开端。更为可贵的是,在强调走好第一步的同时,又强调了走好每一步。有一个好的开端还不够,还要把这好的开端坚持到最后,坚持到终了。

千里之行始于跬步

白居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全诗

全诗为白居易的《续座右铭》。

勿慕贵与富,勿忧贱与贫。自问道何如,贵贱安足云。

闻毁勿戚戚,闻誉勿欣欣。自顾行何如,毁誉安足论。

无以意傲物,以远辱于人。无以色求事,以自重其身。

游与邪分歧,居与正为邻。於中有取舍,此外无疏亲。

修外以及内,静养和与真。养内不遗外,动率义与仁。

千里始足下,高山起微尘。吾道亦如此,行之贵日新。

不敢规他人,聊自书诸绅。终身且自勖,身殁贻后昆。

后昆苟反是,非我之子孙。

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意思
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
qiān lǐ zhī xíng,shǐ yú zú xià

成语解释 走一千里路,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。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,逐步进行的。

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第64章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

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

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

成语用法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
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

千里之行始于跬步
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什么意思

解释:合抱的大树,生长于细小的萌芽;九层的高台,筑起于每一堆泥土;千里的远行,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。

意思是合抱的大树,生长于细小的幼苗;九层的高台,筑起于每一堆泥土;千里的远行,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,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《道德经》,又称《道德真经》、《老子》,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。

从“大生于小”的观点出发,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。同时也告诫人们,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,从小事做起,才可能成就大事业。

《道德经》内容涵盖哲学、伦理学、政治学、军事学等诸多学科,被后人尊奉为治国、齐家、修身、为学的宝典。它对中国的哲学、科学、政治、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。

千里之行始于跬步
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木,九层之台,起于垒士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.的意思
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 译: 合抱的大树,生长于细小的萌芽;九层的高台,筑起于每一堆泥土;千里的远行,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。

1、毫末:细小的萌芽。

2、累土:堆土。 从“大生于小”的观点出发,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,说明“合抱之木”、“九层之台”、“千里之行”的远大事情,都是从“生于毫末”、“起于累土”、“始于足下”为开端的,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。同时也告诫人们,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,从小事做起,才可能成就大事业。

千里之行始于跬步

(274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