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弃疾词的风格 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及主要作品

辛弃疾词的风格 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及主要作品

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及主要作品

辛弃疾是豪放派的诗人,他的作品是意境深远,气势宏伟,风格豪放悲壮。

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。其词题材广泛,内容丰富,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。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,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,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,意境深远,气势宏伟,风格豪放悲壮。

《满江红》“谁信天峰飞堕地,傍湖千丈开青壁”;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,也多属于奇伟英豪、宕放不羁,或慷慨悲凉的类型,如《八声甘州》“射虎山横一骑,裂石响惊弦”的李广,《永遇乐》“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的刘裕,《南乡子》“年少万兜鍪,坐断东南战未休”的孙权等等。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,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,令人为之感奋。所以,同属于豪放雄阔的.风格,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、旷达超迈,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、激情飞扬之感。

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,咏赞祖国河山,也借啸傲山水、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,情景如画,笔调轻灵,风格清俊淡泊。

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前期爱国词人的传统,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,境界更阔大,手法更多样,融进了诗歌、散文、辞赋、经史百家成语,语言丰富多采,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,推动了词风的转变,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。他的词中也有大量清丽婉媚的婉约之作,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艺术造诣。其散文亦颇有成就,尤以议论文为佳,《九议》、《美芹十论》为其代表作。有《稼轩长短句》

辛弃疾词的风格

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风特点

苏轼是北宋的,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,他的词,气势豪迈,雄健奔放.

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,她的词,风格委婉,感情真挚,善用口语,显得格外清新自然.

辛弃疾是南宋的.他年轻时在北方参加过抗金斗争,一直胸怀恢复与中原的壮志,他的词,经常倾吐山河分裂的悲痛.

辛弃疾《摸鱼儿》的风格特点

首词委婉曲折,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,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.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来讲,含蓄的追求是一大特点.作者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道出,而读者也当力弃作品的表象,而去深入体味.这种艺术的形成大概与传统思想中的儒道影响不无关系.儒家倡礼,主张以礼节制人的情志,否则,过激的言行便会扰乱社会秩序.因此在表达的方式上,反对露己直言,反映到文学创作中,就提出了温柔敦厚的标准.道家倡无为,主张摆脱一切束缚、包括语言文字.只要体道自然,则天下大治.因此在表达方式上,有无言之教一条,否定言语的交流功能.而它反映在文学上,就产生了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的审美.我们看到,尽管儒道两家思想各异,但有趣的是,它们却殊途同归,促进了古典诗词含蓄美的艺术追求.意在言外、玩味不已.辛弃疾此篇《摸鱼儿》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,值得一读.它表面看来,是作者在伤春吊古,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,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.笔法前片全用比兴,后片化用典故.比兴之法可以暗喻象征,化用典故可以借古讽今.委曲读来,意思层层深入,摧人泪下.

辛弃疾词的风格

诗人辛弃疾什么派词人

辛弃疾是豪放派诗人

辛弃疾(1140年5月28日—1207年10月3日),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(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)人,原字坦夫,后改字幼安,中年后别号稼轩,南宋官员、将领、文学家,豪放派词人,有“词中之龙”之称。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,与苏轼合称“苏辛”,

辛弃疾生于金国,少年抗金归宋,回归南宋,献《美芹十论》《九议》等,条陈战守之策。曾任江西安抚使、福建安抚使等职。先后在江西、湖南、福建等地为守臣,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,创制飞虎军。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山居

辛弃疾词的风格

什么风格的词用沁园春

《沁园春》是一个词牌名,全词共一百一十四字,分上下两阙,押平声韵。

历史上,沁园春比较适合于书写风格豪放的词作,如苏轼和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就写了许多风格豪放的《沁园春》。近代以来,还产生了《沁园春长沙》和《沁园春雪》等名作。

可见《沁园春》这个词牌比较适合于写风格豪放的词。

辛弃疾词的风格

(27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