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治通鉴白话文 资治通鉴白话译文

资治通鉴白话文 资治通鉴白话译文

资治通鉴白话译文

东海太守濮阳县人汲黯担任主爵都尉。当初,汲黯担任谒者,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。他在东海郡时,整肃官吏,治理百姓,喜好清静无为,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,然后放手任用,他只关注大事,不苛求细枝末节。汲黯身体多病,躺在内室中不出门;过了一年多,东海郡治理得很好,百姓交口称赞汲黯。武帝听到了,召汲黯入朝,担任主爵都尉,地位与九卿相同。他处理政务,主张清静无为,从大的方向引导,不拘泥法令条文。

汲黯为人,性情倨傲,缺少礼数,当面使人难堪,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。当时武帝正招揽文学之士和儒家学者,武帝说:“我想要怎样怎样。”汲黯应声回答说:“陛下心中藏着许多欲望,而表面上却做出施行仁义的样子,怎么可能效法唐尧虞舜那样的治绩呢!”武帝沉默不语,接着勃然大怒,脸色很难看地宣布结束朝会,公卿大臣都替汲黯担忧。武帝退朝回到内宫,对左右侍从说:“汲黯的愚笨刚直也太过分了!”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。汲黯说:“天子设立公卿等辅佐大臣,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,使君主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吗?况且,我既然已经处在公卿的位置上,如果只想顾全自身性命,那就会使朝廷蒙受耻辱,那怎么办!”汲黯身体多病,病假将要接近三个月的限期了,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,还是没有痊愈。最后病重时,庄助替他请假。武帝说:“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?”庄助说:“让汲黯任职当官,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;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,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,有人以利禄引诱他,他不会前去投靠,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,他也不会离去,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、夏育那样勇猛无敌,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!”武帝说:“说得对。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,说到汲黯,就很接近了!”

当时,汉武大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,三公、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,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。有人劝汲黯说:“皇上想让群臣全都居于大将军之下,大将军地位尊贵,您不可以不下拜。”汲黯说:“以大将军的身份,有向他行揖礼而不拜的宾客,(这样能降贵礼士,)声望怎么会反而不加重呢!”卫青得知,越发觉得汲黯贤明,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,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。卫青虽然地位尊贵,但有时入宫,汉武大帝就坐在床边接见他;丞相公孙弘大汉武大帝空闲时谒见,没武帝有时不戴帽子;至于汲黯谒见时,汉武大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。有一次,汉武大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,汲黯前来奏事,汉武大帝当时没戴帽子,远远望见汲黯,急忙躲入后帐,派人传话,批准汲黯所奏之事。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礼敬就是这样的。

汉武大帝召来汲黯,任命他为淮阳太守。汲黯辞行以后,拜访大行令李息,说道:“我被弃置到地方郡县,不能再参预朝廷议事了。御史大夫张汤,其智谋足以拒绝规劝,狡诈足以掩饰错误,专门说乖巧、奸佞的话,用辞诡辩,不肯为天下正事发言,一心迎合主上的意思。凡是主上所不喜欢的,他就跟着毁谤;凡是主上所喜欢的,他就跟着称赞。他还爱制造事端,玩弄法律条文,心怀奸诈以左右主上的心意,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的威望。你身居九卿高位,如不早加揭露,您恐怕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。”李息因惧怕张汤权势,始终未敢开口。及至张汤倒台时,汉武大帝将李息一同治罪。

汉武大帝给予汲黯诸侯国相的待遇,命其居守淮阳,十年后去世。

资治通鉴白话文

资治通鉴白话文与原著的区别

资治通鉴的原著比白话文更简洁,干炼和富有韵味。资治通鉴是宋朝大文学家,也是政治家司马光所著,司马光是有名的文学家,其费尽心血所著资治逼鉴,无论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都非常髙。一干多年后,我们的语言,表达方式都有了改变,因此白话文可能会失去许多意境。因此如果有能力,尽量看原著。

资治通鉴白话文

资治通鉴白话文有用吗

资治通鉴白话文有用,它使人们看的通俗易懂。

资治通鉴白话文

资治通鉴解析完整版

【资治通鉴白话文】

冬季,吴国西陵督步阐上表,请求吴主孙皓把国都迁到武昌,孙皓听从了他的建议,委派御史大夫丁固、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。步阐是步骘的儿子。

【解读】

作为一个国家,迁都可不是一件小事。孙皓迁都,就因为相信宫中术士的一句预言:荆州有天子气。术士还说,荆州的天子气厉害,能够攻破建业,对孙皓很不利。孙皓本来忌讳就特别多,于是就决定迁都武昌,名义上是步阐上表,其实是孙皓的授意。到了武昌后,为了压压那里的天子气,孙皓命令把荆州所有大族豪门的祖坟,只要是和山岗联系的,把它们的脉全部截断,免得他们后人兴风作浪。

迁都肯定是大动干戈,劳民伤财的事情,而且迁到武昌的官吏和将士水土不服,后来有民谣: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;宁还建业死,不止武昌居。”有两句诗很多人都知道:“才饮长沙水,又食武昌鱼。”这里就是借用了这个历史典故,另赋其意。

三月,吴国派遣大鸿胪张俨、五官中郎将丁忠前来吊祭司马昭之丧。

吴国散骑常侍王蕃,气宇轩昂,高风亮节,不会奉迎谄媚,孙皓很不喜欢他。散骑常侍万彧、中书丞陈声便乘机诋毁他。丁忠出使晋国回来,孙皓大会群臣,王蕃喝醉了,趴伏在桌上起不来。孙皓怀疑他是故意装醉,先用轿子将他送走过了一会儿,又召他回来。王蕃仪态庄重,举止自若,孙皓大怒,喝令左右在殿堂之下把他杀了,然后登上来山,让亲近左右将王蕃首级抛来掷去,而众人扮成一群虎狼,争相啃食,王蕃的人头面目全非,完全碎坏。

【解读】

历史上昏君有不少,昏得如此“奇葩”,孙皓注定名载史册,当然是恶名千载了。一个皇帝对自己的大臣恨到这种程度,这得有多大积怨?孙皓的喜怒无常和残暴不用多说,这里面万彧和陈声肯定说的坏话有“一箩筐”。不过,这个谄媚的小人陈声后来也惨死在孙皓魔掌之下。一次,孙皓的爱妃指使手下跟班到集市上抢夺百姓的财物,陈声将抢夺财物的人给法办了。这名妃子向孙皓哭诉,孙皓大怒,用另外理由逮捕了陈声,命刽子手用烧红的大锯锯断陈声的头,将尸体投到四望台下。

资治通鉴白话文

请问资治通鉴后面的历史书有白话文的吗

没有。

在宋朝之后的史书里,全部都是文言文,没有白话文。

清史明史等等正史我都见过,全是文言文,所以不可能有白话文,

五四运动后才出现白话文。

扩展资料

说起白话文,就想起了胡适,说起胡适,大家肯定都不会觉得陌生

他是著名的文学家、思想家和哲学家,以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

他一生共获得过36个博士学位,且曾经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

在他还未满26岁的时候就是北京大学的教授,之后还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长

此外,在任的4年驻美大使期间,他成功将美国“拖入”太平洋战争

惹得日军怒袭珍珠港,使中国有了可以“翻身”的机会

因此他也被美国史学家视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罪魁祸首

资治通鉴白话文

(35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