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游记中人参果 西游记人参果故事原文

西游记中人参果 西游记人参果故事原文

西游记人参果故事原文

原文出自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四回

《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》

【明】吴承恩

1、五庄观出此,唤名“草还丹”,又名“人参果”。三千年一开花,三千年一结果,再三千年才得熟,短头一万年方得吃。似这万年,只结得三十个果子。果子的模样,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,四肢俱全,五官咸备。人若有缘,得那果子闻了一闻,就活三百六十岁;吃一个,就活四万七千年。

2、那果子却也跷蹊,久放不得;若放多时,即僵了,不中吃。

3、土地道:“这果子遇金而落,遇木而枯,遇水而化,遇火而焦,遇土而入。”

西游记中人参果

西游记中偷吃人参果的故事情节

“偷吃人参果”这一集中主要讲的是唐僧四人翻山越岭来到了五庄观。在里面两个小童给唐僧吃“人参果”但是唐曾不实货就没有吃,猪八戒知道了,就叫大师兄孙悟空去偷几个来吃,偷好之后,把沙和尚叫过来一起吃,吃完后两个小童知道了把它们痛骂了一顿,孙悟空十分生气,把“人参果树”打死了。 事后,他们逃走了。这下可闯下了大祸,要知道“人参果树”可是无价之宝,它可是三千年一开花,三千年一结果,再过三千年才能熟啊。

镇元大仙(五庄观的观主)知道此事后就把唐僧一行人抓了起来说:“只有就活这棵树就能不受皮肉之苦并且还能和孙悟空结为朋友。”

就这样孙悟空求救了。

孙悟空问了许多天兵天将都不能解救,最后才得知只有观音菩萨才能救活,孙悟空千方百计才把观音菩萨请到那里,然后用玉镜瓶里的神水把“人参果树”救活,就这样着一件是解决了。

西游记中人参果

西游记孙悟空偷吃人参果人物形象分析

偷吃人参果是西游记中的情节,分别表现了师徒四人以下特点:

1、唐僧:

谨遵佛家戒律,不仅拒吃人形果,而且不愿看到人参果。说明他谨小慎微。

2、猪八戒:

偷吃人参果表现了猪八戒贪吃、急躁的性格特点。猪八戒的馋嘴,是整个人参果事件的直接导火线。而一口吞,没尝出味道,则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。

3、孙悟空:

孙悟空对一切未知事物充满好奇,敢于尝试,敢做敢为,但性情冲动,导致惹祸上身,最终能知错改错。

4、沙僧:

偷吃人参果表现了沙僧憨厚老实,唯唯诺诺的性格特点。

偷吃人参果主要内容:

唐僧师徒一路西行,来到了万寿山五庄观,观里的人参果能让人延年益寿。未经允许,悟空八戒偷吃了人参果,观里的小道发现后气势汹汹来与唐僧理论,悟空一气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。闯下大祸,师徒四人只好连夜逃出了五庄观。

镇元大仙外出回来得知此事后,追上唐僧师徒将他们捉拿回了五庄观。又被镇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,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。悟空为医活果树,拜见观音,观音与悟空同来,复活果树。镇元子开人参果会,款待观音、诸仙与唐僧师徒,并与悟空结为兄弟。

西游记中人参果

西游记人参果为什么会落地寻无踪(原文句)

因为人参果“遇土而入”,钻入地下了。

见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四回“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”

......土地道:“这宝贝三千年一开花,三千年一结果,再三千年方得成熟。短头一万年,只结得三十个。有缘的,闻一闻,就活三百六十岁;吃一个,就活四万七千年。却是只与五行相畏。”行者道:“怎么与五行相畏?”土地道:“这果子遇金而落,遇木而枯,遇水而化,遇火而焦,遇土而入。敲时必用金器,方得下来。打下来,却将盘儿用丝帕衬垫方可。若受些木器,就枯了,就吃也不得延寿。吃他须用磁器,清水化开食用,遇火即焦而无用。遇土而入者,大圣方才打落地上,他即钻下土去了。这个土有四万七千年,就是钢钻钻他也钻不动些须,比生铁也还硬三四分,人若吃了,所以长生。大圣不信时,可把这地下打打儿看。”

西游记中人参果

西游记人参果为什么没有妖怪

《西游记》中人参果没有妖怪是因为妖怪对它没有兴趣。
在《西游记》中,唐僧一行人遇到的妖怪都是喜欢吃肉或者骗取取经人的宝贝的,对人参果这种人类食物不感兴趣,因此没有妖怪对它下手。
在《西游记》中,人参果能够让猴子、沙僧和猪八戒一同食用,却没有对它下手的妖怪。
这也可以看出,在妖魔与人之间,依然存在一些规则和分界线。

西游记中人参果

(57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