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南录后序翻译 《指南录后序》中的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

指南录后序翻译 《指南录后序》中的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

《指南录后序》中的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

词类活用

A.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(貌:表面上)

予分当引决(分:按名份)

草行露宿(草:在荒野里。露:在露天下。)

日与北骑相出没(日:每天)

吾衣冠(衣冠:穿衣带帽)

B.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、如皋(道:取道)

则直前诟虏帅失信(前:走上前)

古今异义

穷饿无聊,追购又急(古:没有依托。今:因清闲而烦闷;言行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) 以至于永嘉(古:到达。今:表示退一步的副词。)

初至北营,抗辞慷慨(古:意气昂扬。今:大方。)

为巡船所物色(古:搜寻。今: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。)

几彷徨死(古:走投无路。今:犹豫不定,不知往哪里去好。)

拓展资料:

《指南录后序》出自于南宋文天祥的诗集《指南录》,是《指南录》的序之一。文天祥写这篇序之前,已经为诗集写了《自序》,故本篇为“后序”。文中回顾了作者出使元军被扣留,逃出后历尽艰险,多次濒临死亡的经过,抒发了誓死报国的慷慨豪情。文天祥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,取集中《渡扬子江》“臣心一片磁针石,不指南方不肯休”的句意,命名为“指南录”。

指南录后序翻译

求指南录后序中的词性活用

A.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(貌:表面上) 予分当引决(分:按本份) 草行露宿(草:在荒野里。

露:在露天下。) 日与北骑相出没(日:每天) B.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、如皋(道:取道)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(前:走上前)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(序,为……作序) 道中手自抄录(手:亲手) 名曰《指南录》(名:命名)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(巡徼:巡徼的人)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(轻:轻视)

指南录后序翻译

《〈指南录〉后序》的后序是什么意思

最后一句是:是年夏五,改元景炎,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,名曰《指南录》。

这篇文章是说明指南录的写作背景。其实相当于后记的意思。至于说他不是写在后面的序。是因为这篇序是指南录写成以后才写的。也就是说不是和指南录同时写的。相当于独立的一篇文章。。

指南录后序翻译

指南录后序体现了文天祥什么特征

《指南录》是文天祥写从被扣元营到返回温州的战斗经历的—部诗集。本文是他为诗集写的后序,叙述出使元军、被驱北行、中途逃脱、辗转回到永嘉的艰险遭遇,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。

本文的语言十分讲究。从句法上看,骈散结合、灵活多变;从词法上看,大量同义动词的运用和“死”字的22次重复出现,准确地表现了作者颠沛流离的艰辛和遭遇困厄的苦况。

结合叙述进行抒情、议论是本文的特点。如先写他临危受命,时“欲一觇北,归而求救国之策”;再写他被迫北上,本应自杀,因“将以有为”,才“隐忍以行”;然后写他逃出敌营,奔走救国,历尽艰险的悲惨遭遇。以叙为主,富情于叙;随后以抒情为主结合叙事,又间断插入议论,使叙事、抒情、议论浑然一体,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和面对山河破碎的亡国之痛。

南宋末年,激烈的民族矛盾激发了许多人的爱国感情,写出了一些爱国主义的作品。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。它记叙了作者出使元营与敌抗争的情况及脱逃南归的艰险经历,表达了作者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万死不辞的爱国主义精神。本文和《指南录》中的一些诗为人们广泛传诵,多少年来成为许多爱国志士坚持斗争的思想武器。

(174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